abb电机与发电机

“解冻期”的中日韩造船业

   2018-01-11 船海装备网3890
核心提示:  对于全球造船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17年意味着什么呢?从下表数据来看,2017年前11月,全球新接订单量达到5952万DWT,比起201
  对于全球造船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17年意味着什么呢?从下表数据来看,2017年前11月,全球新接订单量达到5952万DWT,比起2016年的2742万DWT增量超过一倍,回暖迹象明显。
 
“解冻期”的中日韩造船业
  但是,有这样一种说法:比起寒潮来袭的严冬,在“解冻期”渡过冰河才更加危险。同样,在摆脱了糟糕的订单“枯竭期”,全球造船业的危机远未结束。
 
  基于中日韩三国在全球造船业的中坚地位,本文将简单描述整理近期三国造船业在“解冻期”推出的一些举措。
 
  中国:处理造船“坏账”
 
  对于中国两大造船央企——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而言,其2017年的最大亮点无疑就是市场化“债转股”,最大特点为针对造船资产的“坏账”处理和财务优化。
 
  具体来看,在造船资源上,中船重工旗下4家大型造船企业整合为两家——山船重工整合入大船重工,武船重工合并青岛北船重工打造“新武船”。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已并入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实际控制人为中船重工。
 
  中船集团的造船资产并未全部纳入上市平台,仅外高桥造船和黄埔文冲分别通过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登陆资本市场,江南造船和沪东中华目前尚未上市。中国船舶主要包括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的造船资产。中船防务直接控股广船国际、黄埔文冲两家造船企业,军工业务相对发达。
 
  截至目前,中船重工的市场化“债转股”已经落定正在实施;中船集团紧随其后,大概率延续中国重工开启的市场化“债转股”动作。
 
  从中国整体造船业而言,2017年,加快优化经济结构,继续化解过剩产能。中船集团提出产能压控和资产处置的行动计划表,中船重工积极推进产能由1500万DWT化解至1000万DWT,中远海运重工力争实现产能由1200万DWT消减至800万DWT。在地区层面,江苏省实现“去产能”300万DWT;浙江省实现“去产能”250万DWT;福建省实现“去产能”60万DWT。2017年,中国造船产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过剩和无效产能进一步下降。
 
  2017年,中国造船企业利用智能制造助力降本增效。烟台中集来福士整合全球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约2000万美元;金海重工“机器换人”降低综合成本近40%;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制造智能化车间”项目入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3倍;江南造船通过持续投入技术研发新产品产值率达90.9%;大船重工小组自动焊利用率达到76%。
 
  在关键技术上,2017年中国造船业也有突破。高技术船舶和特种船舶的自主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进一步提升,关键配套设备本土化装船率不断提高,高速柴油机和吊机被列为首批“优质船舶配套产品目录”,外高桥造船好望角型散货船、江南造船双燃料液化乙烯气体运输船、广船国际中程运输(MR型)成品油轮、黄埔文冲工程(工作)船等4项入选单项冠军产品,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韩国:面临资金难关
 
  因为预期造船业环境将有所改善,韩国三大造船企业大幅上调2018年接单目标。
 
  据韩联社报道,现代重工将2018年的接单目标设定为132亿美元,相比2017年的75亿美元增长76%(2017年现代重工接获150艘、100亿美元新船订单)。
 
  三星重工将2018年的接单目标设定为77亿美元,比2017年的65亿美元增长18%(2017年三星重工接获订单28艘、69亿美元,实际接单量同样高于目标接单量)。
 
  大宇造船2018年的接单目标超过50亿美元(2017年大宇造船接获20亿美元新船订单)。
 
  韩国媒体预计,2018年韩国三大造船企业的订单量将恢复至250艘左右,营业上的青黄不接有望告一段落,但资金上的难关却是刚刚开始。
 
  2017年12月26日,现代重工召开理事会,决定通过有偿增资的方式,发行新股1250万股,从而紧急筹措1.2875万亿韩元。现代重工明确表示,此举是以改善财务结构、研究开发和无借贷经营为目标。但是市场解读为,这一表态等于默认没有可以立即使用的流动资金。同日,现代重工还公布称,2017年四季度的营业损失达3790亿韩元。
 
  2017年12月6日,三星重工公布规模达1.5万亿韩元的有偿增资计划,主要是为应对大规模经营赤字。三星重工预测,在2017—2018年的两年里,企业营业损失将达7000亿韩元以上。
 
  大宇造船在2016年获得高达7万亿韩元的公共资金,但预计2018年一季度将出现赤字。
 
  除了资金上的难关,韩国造船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员工工资上调的挑战。铁矿石价格以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势必会提高船舶钢板的价格,这些都将转换为造船企业成本上的压力。韩国政府上调最低工资也将导致造船企业负担加重。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的劳资双方正在就津贴转变为基本工资等工资调整案进行谈判。
 
  自2017年8月以来,原油价格增长20%左右,这将推动开发商对海工装备的需求,意味着造船企业将可能获得更多的海上钻井平台和其他海工装备订单。
 
  此外,国际海事组织宣布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之下,大多数船东需要安装减少硫酸化合物等空气污染排放的装置。由此一来,船舶价格将会上涨,老旧船舶的更换需求也会增加,这对于造船企业也是利好消息。
 
  日本:结盟提升竞争力
 
  伴随着中韩两国的崛起,主要依靠本土订单的日本造船企业也不得不改变经营策略,或联盟,或转移产能,或分拆业务,以应对低迷的市场。
 
  2017年3月底,三菱重工与今治造船和名村造船达成基础协议,组建商船业务联盟。6月,三菱重工与大岛造船达成基础协议,在商船业务上组成联盟。三菱重工还与各合作伙伴签署单独的合同,明确规定联盟将如何反映到具体的业务运营上。通过合作协议,三菱重工等合作各方通过联合开发新船型和新技术、共享设计和员工、实现工程工具标准化和装备共通化、灵活应用各企业建造能力等措施,实现优势互补、追求协同效应,强化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持续增长。
 
  2017年3月,川崎重工公布船舶海洋业务结构改革计划,计划在2020年前将船舶海洋业务的税前投资回报率提高到8%。为此,川崎重工提出将商船建造业务中心转移至中国,强化中国合资企业一体化运营,将日本国内的船舶海洋业务规模缩减30%左右以及退出海工市场等多项措施。
 
  2017年3月30日,三井造船宣布将从2018年4月1日开始转变为控股公司体制,并将目前的三井造船分拆为船舶、机械和工程三家子公司。三井造船称,此举是为了使子公司能够更加快速地响应未来的兼并收购等策略。控股公司将维持在东京的上市,而新设立的子公司将与三井海洋开发等已有的子公司一起作为控股公司的附属企业。
 
  日本造船业在信息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方面有着诸多创新,这也成为日本造船业与中韩抗衡的最大利器。
 
  目前,日本造船企业正在开发的技术包括三维设计方案驱动的人工智能自动焊接技术、用于精密测量的激光技术以及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用集成电路标签和无人飞机等。
 
  三井造船正在协助日本船舶技术研究协会,开发一类能够分析工人行动的系统。安装在工作现场的数台摄像机将通过光线的色彩和强度来把握工人正在进行什么样的工作。这些结果将与搭载在工人智能手机中的感应器以及通信范围、焊接设备和其他装置上的射频识别标签等产生的数据相结合,确定工人的动态及位置。
 
  常石造船正在利用虚拟现实模拟来升级涂装工艺。使用大型荧光屏、3D眼镜和喷枪,对屏幕投影的船体虚拟现实画面进行涂装作业,通过分析这一作业来判断涂装是否均匀,并将结果和改善区域反馈给工人。
 
富士通正在开发增强系统,以支持油轮建造。通过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摄像头来查看管线,工人可以检索相关管线的安装位置和程序。一艘油轮包含7000~20000根管线,新系统可以将每根管线的确认时间从10分钟缩减至1分钟左右,从而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标签: 中日韩造船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