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董强:中国船舶工业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

   2018-03-09 船海装备网5190
核心提示:  船舶工业是国家改革开放第一批走出去的行业,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光辉业绩的重要缩影。新世纪以来,在产业转
董强:中国船舶工业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
  “船舶工业是国家改革开放第一批‘走出去’的行业,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光辉业绩的重要缩影。新世纪以来,在产业转移规律的支配下,中国船舶工业积极抢抓历史机遇,实现行业高速度增长,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过去四十年,船舶工业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代、从弱小到壮大等一系列深刻变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董强在接受中国船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面对新的市场、竞争形势和发展要求,中国船舶工业已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
 
  董强介绍,从船舶市场形势看,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国际船舶市场经历了高度繁荣、极度低迷、深度调整后回归理性等3个阶段,市场正处于构筑更高水平供需新平衡的关键时期;从产业竞争态势看,经过长达十年的调整,全球造船业已初步完成竞争洗牌,中国与韩国、日本等造船强国正处于战略对决的关键时期;从行业发展特征看,中国船舶工业已完成产业体系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经济规模增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正处于构建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加快实现质效跃升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董强认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船舶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之一。面对新时代,把握新方位,中国船舶工业肩负的使命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光荣,责任更为重大。
 
  四十年来,船舶工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低端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立足新时代,中国船舶工业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担当,更有力的措施和行为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开放,谋求高质量发展。
 
  董强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船舶工业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能转换,打造形成新时代船舶工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支撑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育一批集研发、制造、配套为一体的世界级海洋装备先进产业集群,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把船舶工业发展成为产业体系协调完整,生产组织形式网络化智能化,要素投入产出效率高,产业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优,高效满足建设海洋强国多样化需求的全球领先装备制造产业。”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目标,董强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着力推动实现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在深化改革管理上实现新的突破,推动质量变革,持续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坚持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推进产能调整,压减低端产能,优化供给结构,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进程;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按照研究、试验、设计、制造、配套、服务保障布局完善和优化船舶产业链体系;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特征,把发展先进制造、智能造船作为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要进一步强化与韩国、日本等先进竞争对手的对标,寻找差距和短板,眼睛向内,苦练内功,着力做好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着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推动效率变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按照“统”“融”“新”“深”的要求,深化在科研生产能力、设备设施、技术和成果等军民资源互通共享和双向转化,真正达到“一份投入,双份产出”的效果,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建立船舶工业军民协同创新机制,以舰船动力等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载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船舶动力、甲板机械、舱室设备等军民两用船用设备为载体,提升军民融合船用设备配套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能力。船舶工业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最大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争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率先突破行业。
 
  再次,要在创新驱动上实现新的突破,推动动力变革,培育发展新动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对关系产业发展全局的基础共性技术,面向未来需求以及可能带来重大变革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技术与产品研发;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和生产经营需要,重点开展成熟产品开发设计和优化升级,促进船舶产品朝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船舶建造生产组织方式的网络化智能化,增强发现和捕捉市场需求的能力,推动船舶工业在世界造船竞争中由“并行”向“领跑”转变。
 
  最后,要在深化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的突破,推动效益变革,构筑合作共赢新格局。船舶工业要优化对外开放结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聚焦国际产能合作,对产业链布局进行整体谋划,以更高远的视野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促进我国船舶工业迈向全球中高端;要拓展对外开放深度,更多在价值链高端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构建全球船舶研发创新网络,创新对外投资和商业合作模式,创制和引领行业技术、标准、规则;要提高对外开放效益,进一步发挥科研、技术、制造和品牌优势,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洋经济发展需求,从基础设施建设、海洋资源开发、造船产业梯度转移等方面布局,实现互利共赢融合发展。
 
董强强调:“立足新时代,船舶工业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锐意进取,加强改革创新,深化开放合作,为支撑强大国防,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发挥率先引领和带动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