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十年·中船航仪的蝶变样本

   2018-08-06 船舶报船海装备网2620
核心提示:  京九铁路与浩瀚长江在九江交汇。这条铁路干线曾一头连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头连着国营第四五九厂。2008年,隶属中
  京九铁路与浩瀚长江在九江交汇。这条铁路干线曾一头连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头连着国营第四五九厂。2008年,隶属中船集团的国营第四五九厂改制成为江西中船航海仪器有限公司,转眼迎来十周年。
 
  十年来,中船航仪在陆地导航测地车“一业独大”的背景下,陆续推出高精度激光惯导设备、海图作业标绘台、低氮燃烧器、加固计算机、量子通讯COME板等多款高科技产品,完成了从“一棵大树”到“一片森林”的转变,走上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多元产业共同支撑的发展快车道。十年发展缩影,正好记录了中船航仪这一蝶变历程。
 
  转型——走出大山再出发
 
  十年前的盛夏,中船航仪“刚从山里面搬出来”。
 
  “我们分三批从九江瑞昌的北郊搬进了九江市庐山区生态工业城,顺利完成改制,2008年8月8日正式挂牌。”中船航仪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礼松回忆说。
 
  搬迁之前,国营第四五九厂地处山沟,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才难进等因素,工厂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一直不见起色。实施公司制改制并顺利搬迁之后,“老树发新枝”,国营老厂重新焕发生机,在生产条件极大改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企业主要产品陆地导航测地车订单持续增加,2008年中船航仪营业收入首次实现“破亿”。
 
  陆地导航测地车,是原国营第四五九厂的“老家底”,也是中船航仪改制后的支柱型产品,每年的产值占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0%~90%。这款车辆能通过自主定位和卫星定位,迅速、及时、精确地测量地理位置坐标,可勘察地形、检查其他精密仪器测量的结果,引导行动。陆地导航测地车在用户中的口碑甚好,加之中船航仪是国内唯一一家测地车总装单位,产品订单一直源源不断,这也让中船航仪过上了一段“衣食无忧的富裕日子”。
 
  面对陆地导航测地车创造的光辉业绩,中船航仪没有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而是居安思危,敏锐地看到了“一业独大”的危机。“一旦产品订单减少,企业的年度经营总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张礼松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市场上陆地导航测地车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对手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也常构成“威胁”。
 
  为此,中船航仪一面瞄准国际技术的新变化和用户的新需求,明确“生产一代、预研一代”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陆地导航测地车更新换代;一面立足已有的导航、电子、燃烧器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加快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向相关多元化方向转型,明确“强核心、大协作”的产业发展战略,建立起信息车辆产业、导航产业、电子产业及机电产业四个方向的产业布局体系。此后,在既定产业体系框架下,高精度惯导设备、海图作业标绘台、低氮燃烧器、加固计算机、量子通讯COME板以及高价值目标防护系统等系列高科技产品接连推出。
 
  革新——聚焦企业内生力
 
  开弓没有回头箭,美好的产业规划图景要真正实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非易事。为此,中船航仪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紧跟中船集团发展部署,眼睛向内,大力实施改革创新,为转型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积聚了强大内生动力。
 
  转型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从大山里走来的国营厂,企业文化很淳朴但思想观念也很保守,‘小富即安’的心理在当时还较为普遍。”张礼松告诉记者,中船航仪实施转型的第一步就是将干部职工“小富即安”的思想扭过来。这期间,中船航仪接连实施了几项改革,在企业管理、科技研发、人才建设等多个领域注入“新动能”。
 
  “原来国营老厂实施的是车间制,以产值为目标,‘你安排我生产’,这是计划经济做法。改革后,中船航仪将车间制改为事业部制,赋予各事业部生产经营任务并以利润为目标,完全遵循市场经济做法。”张礼松介绍,现在中船航仪的各个事业部都按“模拟企业”运转,签订经济责任书,按经营业绩严格考核。
 
  车间制改事业部时,中船航仪还实施了一项影响颇深的管理改革——将中层干部全部清零,实施竞聘上岗。成立事业部后,中船航仪按照每个事业部“一正一副”的标准配备管理岗位,并将岗位职责、竞聘条件张榜发布,供竞聘者重新选择“报考”。“目的是要提高大家的竞争意识,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张礼松回忆说,竞聘上岗后,有人落选了,也有人调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次打破固有思维的“清零”行动像搅动了沉静的湖面一样,激发出干部职工们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干劲。
 
  思路决定出路,转型还需科技与人才作支撑。“引才引智、管好用好科技人才队伍”是中船航仪在实施转型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的核心支撑。
 
  随着各地“抢人大战”轮番上演,地处三四线城市的中船航仪对高端人才的重要性也更为明确。“我们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竞争力远不能与大城市相比,但还是要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张礼松说。
 
  “人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中船航仪积极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起科技与人才合作关系,外聘或邀请专家团队参与科研、指导技术、开展讲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外脑”。此外,中船航仪还不遗余力开出“优厚待遇”吸引985、211等一批重点高校的优秀硕士、本科毕业生。“对985高校毕业的硕士生,企业承诺每年收入不低于8万,提供政策性住房,我们是九江市第一家提出保底年薪8万的企业。”张礼松告诉记者,为引进优秀毕业生,中船航仪开出了九江市第一个“8万”,在薪酬体系、职业通道等方面为技术人才解决了“后顾之忧”。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除了引才引智,中船航仪还在“管好用好科技人才队伍”方面下足了工夫。
 
  结合中船集团人才培养管理办法,中船航仪在科技人员中推行总师制度,依照科技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岗位重要性、创新能力、业绩以及对公司长远发展的影响力,对全体科技人员按照7个等级进行管理,并对七类人员的薪酬、待遇、考核、管理予以明确。同时,按照新产品与企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契合度,创新性,对技术核心能力建设的贡献度以及对企业的预期贡献等因素,中船航仪对新产品研发分四类进行综合考量,对开发人员予以成果奖和效益奖激励。
 
  这项“既要待遇留人,也要事业留人”的人才激励办法从提出、研究到落地仅用了3个月时间,并严格“遵章”执行。“该奖励的一定奖到位,制度只有执行才具有生命力与权威性。”张礼松表示,这套机制在执行过程中也得到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支持,“他们认为这是企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必由途径。”
 
  开拓——技术市场两手抓
 
  对内进行管理疏通、对外实施引才引智,内外打通之后,中船航仪在产品布局上迅速按下“快进键”,并取得了显着成效。2017年,中船航仪的营业收入达到近2.5亿元,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双10%”的增长。
 
  导航产业一直是中船航仪的支柱产业,为守住市场“龙头”地位,中船航仪紧盯客户新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一些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在陆地导航测地车上得到运用、集成,产品技术性能每隔几年便得到更新升级。目前,新一代陆地导航测地车已普遍使用数字化集成、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集聚了国内陆用导航的最先进技术,并攻克了多项难点,满足了当前市场用户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依托现有导航技术,中船航仪建成了可年产200台(套)的高精度激光惯导平台生产线,这不仅增强了中船航仪在导航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更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产品结构。
 
  此外,在机电产业领域,中船航仪着眼当前绿色环保市场“蓝海”,就垃圾焚烧、低氮燃烧器等产品与国内多家垃圾焚烧锅炉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配套关系,低氮燃烧器新品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新开发的舱室节能系统也已连续获得订单。在电子产业领域,加固计算机、高价值目标防护系统、模拟仿真操作系统、电子海图标绘台、量子通信COME核心板卡等构成的“产品矩阵”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市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中船航仪转型升级、产业结构逐渐走向优化的秘诀。目前,中船航仪是江西省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仅2016年中船航仪申请的专利就有16项,位居中船集团2016年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率的前三位。
 
  技术不断革新,产品也随之推陈出新。对于总体规模并不大的中船航仪来说,“有限的资源一定是用在刀刃上”。最优秀的研发团队配备的是最精干的营销团队,企业开发部与市场部齐头并进,一面努力开发新产品,一面则努力开拓新市场,当产品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放入事业部“维护、打理”。这种“攻”与“守”的战术在实际中发挥出不错作用,当“别的企业几年出不了一个新品”时,中船航仪则“隔三差五就有新品出来”。“企业做推广时,优先推广的是价值高的、效益好的、国家政策亟须的产品,对于高目标产品,领导班子也要推荐。”张礼松介绍说,同时,中船航仪打破旧思维,将“借用”技术专家的思路嫁接到营销上——“借用”高端营销人才。“高层的技术人才可以合作,高层的营销人才为什么不可以?”张礼松对这一“发现”颇为认可,他介绍说:“借力开拓市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前技术力量与人心都很分散,经过多措并举改革创新,企业现在的发展氛围很好,创新求实的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扬,也组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张礼松总结道。他表示,下一步,中船航仪将紧跟中船集团发展战略,对标一流,缩小与排头兵之间的差距,实现由陆用到船用动力配套发展,争取让产品“上舰上船”,争取在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干事业要有点冲劲,要想干事、干成事,如果能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我们一定报名。”张礼松肯定地说。 
 
标签: 中船航仪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