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交付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导向架

   2020-10-29 船海装备网4440
核心提示:10月26日,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太平洋海工”)为华电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制作的导向架成功发运。
10月26日,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太平洋海工”)为华电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制作的导向架成功发运。该套导向架中心距30米,外径35米,高度62米,为国内首制产品,是用于广东省阳江市粤电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配合打桩使用的导向定位平台。
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交付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导向架
该项目建设地点为阳西县沙扒镇海域,项目场址所处的沙扒海域海况及地质条件均非常复杂,施工难度高于其他海域,尤其是对导向架质量要求更为严苛。此次导向架的顺利交付是中集太平洋海工产品继顺利交付海上风电管桩后在海上风电装备领域又一次完美演绎,保质保量按期交付不仅体现了公司的综合实力,更是明晰了公司深耕海上风电装备领域的重大战略布局。导向架后续将采用水下对位、水下灌浆等高难技术安装,按期交付将助力项目风机基础多类型施工帷幕全面展开,为确保业主方项目按期完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中集太平洋海工作为世界中小型气体运输船及C型船用液化气储罐设计、制造的领先企业,至今已经交付30余艘各种类型液化气船,产业链覆盖LPG、LEG、LNG气体运输船及LNG运输加注船。

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设计能力、先进的制造能力、稳定成熟的技术工人及良好的硬件设施,在中集集团、中集安瑞科及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中集太平洋海工今年年初开始进军海上风电装备领域,分别于4月在启东本部及9月在舟山投产了风电装备生产线,并迅速形成产能,主要产品范围涵盖海上风电桩、导管架、塔筒、套笼、导向架等。在中集太平洋海工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此次首制海上风电项目导向架的顺利交付。

抢抓工期历时33天圆满完工

据新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洪俊介绍,从9月中下旬项目合同落地,到10月26日,导向架圆满完成制作并顺利发货离厂,整个制作周期历时33天,项目工期比同类型企业至少缩短两个月。施工期间,项目组所有人员高度集中,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紧密团结在一起,不分昼夜、抢晴战雨地奋战在生产一线,从购买材料,到切割、下料、加工、组装、涂装、吊装、发运,据不完全统计,项目组成员至少熬了19个通宵,其中包含国庆假期。
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交付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导向架
作为国内也是公司首次制作的海上风电装备新产品,此次完成制作的导向架特点鲜明,项目场址所处的沙扒海域海况及地质条件均非常复杂,距离陆地55千米,属于水下50米深海作业,目前国内绝无仅有。由于业主给的任务周期非常紧,采购部的吴档在接到采购任务的第一时间就赶去市场上抢现货,在此过程当中,他不断与技术交流,一方面利用现货,一方面利用替代材料,最大限度地为项目争取制作时间。为确保导向架顺利完成交付用于海上风场施工,项目组大部分人员从项目开工到项目交付都未曾回家,攻坚克难、主动放弃国庆节假期,最终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导向架制作。

排险克难尽职奉献毫无怨言

据悬在62米的高空中是什么感觉?起重工汪永良对此深有体会。发运前一晚8点,汪永良坐上吊笼给导向架挂上挂钩,以便顶杆吊装合拢,为保证持续作业,他只能一直在62米高空的吊笼中等待着,这一等就是8个小时。金秋10月,凌晨的长江边,高空气温骤降,风也愈发的大,吊车摇摇晃晃,下面的人看着心惊肉跳,裹了两件棉工作服的他下来时脚已是颤颤巍巍,脸已经冻得发紫,令在场所有人都心疼不已。业主方领导在现场看到此景,也为之动容,对中集太平洋海工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示敬佩。

深秋的夜晚,天黑风大,公司900吨桥式起重机上的行车工每天都需要从驾驶室下至吊车桥梁,再从桥梁侧面下至轨道梁,而后从轨道梁穿过站台步行至电梯。由于900吨行车既要满足海工事业部产品使用,又要保证导向架项目生产,项目人员常常是连续作业甚至通宵达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行车工收紧了毛孔,吊起了心脏,在仅有70公分的狭窄走道“走钢丝”。为了降低危险系数,保证生产连续,行车工只能努力克服生理因素、减少上下吊车次数,降低体能消耗和风险。

整个施工过程中,从起重、行车、汽车吊等生产辅助人员,到生产及管理人员,大家群策群力,加班加点。由新产品事业部牵头,海工事业部、造船事业部、采购部、工务保障部、品质保障部、安环保卫部、财务仓储室等多部门联动,积极配合,团结协作,最大限度整合公司资源。而以生产主管朱红昌、起重作业长苏鸣为代表的中坚力量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从9月28日参与项目生产至今,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均超过16个小时,无数个漫长的寒冷夜晚,他们都在现场指挥协调生产,实在熬不住了只能趁着生产间隙在现场集装箱里打盹,稍作休息就继续投入工作。

据新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洪俊总反馈,好几次都是他和生产运行一部部长柴国平将朱红昌、苏鸣等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赶回去休息,他们才回宿舍稍许眯眼,清晨6点又返回工作现场。苏鸣开玩笑说,好几次夜晚,他们靠喝开水来御寒与缓解困意。在项目吊装、合拢阶段,项目主管朱红昌等人连续4天3夜待在发运驳船上,以保证随时解决、协调问题。在项目最艰难的时期,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定也曾连续三个晚上在现场指挥、协调。洪俊总说,作为公司中高层领导、项目主要负责人,他们坚守在现场,一方面能够随时给予现场指挥、保证安全,同时也给现场的施工人员打了一剂定心针。一线工作人员毫无怨言,管理人员凡事亲力亲为,配合默契,每一位为之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都值得我们点赞。

精诚团结高质量完成产品生产

本次导向架产品相较于公司先前交付的海上风电管桩,工艺略为复杂,对焊接要求高。但得益于中集太平洋海工人丰富的海工及船舶产品制作经验,产品能够以高品质实现圆满交付。面对较高的难度,公司一方面抽调精兵强将,一方面严格按章操作、确保安全。尤其是焊接工作量大,高空作业多,为此,公司制定了严密措施,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在面对大件吊装、高空立体交叉作业管控等较大挑战时,现场施工作业无一人员烫伤、砸伤、摔伤。

好事多磨,加工制作及海上吊装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制作中业主方多次修改、增加产品参数,公司总工程师周鲁兵亲自跟进,与起重作业长苏鸣等人多次商讨吊装方案,王进负责技术出图、现场服务,修改了n次方案,不断优化、改进。受制于公司场地及吊车限制,导向架的起吊高度、宽度与平台实际作业尺寸有一定的差距,产品在吊装过程中屡屡挑战空间极限,但是都无一例外地解决了。这当中都蕴含着周鲁兵、苏鸣、王进等人的智慧和心血。

功夫不负有心人,“33天极限工期”顺利完成交货,体现了中集太平洋海工团队能吃苦、能打硬仗、敢拼敢试敢闯的精神,展现了中集太平洋海工人遇到问题积极沟通解决、主动迎难而上的勇气。此次导向架的顺利交付,更是中集太平洋海工集全公司资源整合、各部门相互配合的结果,为整个项目组的后续工作树立了信心,在计划人员编排、生产准备、费用管控等方面,对后续公司再次承接导管架项目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同时,也为公司今后承接其他新产品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续订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未来,中集太平洋海工将继续组织公司各部门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优化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安排,承接更多的海上风电项目,落实贯彻绿色能源的发展理念,助推海上风电高质量建设和海上风电产业持续发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