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清华美院唐林涛副教授主持外观造型及空间人性化设计

   2021-08-13 船海装备网2950
核心提示:2021年7月20日,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在广州开工。该船隶属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由中国船舶集团旗

2021年7月20日,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在广州开工。该船隶属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设计,黄埔文冲公司建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唐林涛副教授团队负责外观总体造型及主甲板以上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该船是全球首艘可实现空、海、潜无人系统协同作业的智能型海洋科考船,拥有“i-ship(No,R1,M,I)”智能船级符号,可以通过传感器、卫星通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远程遥控、开阔水域自主航行、辅助离靠泊、机舱设备状态监测、趋势分析、故障诊断等多种功能。该船可搭载、转运及布放多种类、批量化的空、海、潜立体探测无人系统,可执行海洋测绘、海洋观测、海上巡检及部分调查取样等多样化海洋调查任务。人工智能、无人装备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使智能型支持母船摆脱载员的限制,不仅可降低海洋科考难度及成本,而且也提升了其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和范围,有着其它类型调查船所不具备的优势。该母船是一艘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智能型科考船,为我国拓展海洋科学、建设海洋强国、发展社会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器。


受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的委托,自2020年6月始,唐林涛副教授团队展开了招标前的外观总体造型及空间总布置的设计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整体空间规划与结构可行性分析(此部分内容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的工程师合作完成)、外观造型与涂装、色彩计划与材料选择、健康照明系统、寻路与空间识别系统、舱室家具与软装配饰等等。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的半年多时间里,团队成员夜以继日聚焦于母船的系统设计工作,力求将最初的创意转化为可实现的实体。


2021年7月20日上午11时20分,随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院士按下开工启动键,母船的第一刀钢板下料开始,火花四溅,掌声雷动,标志着母船的物质化建造工作的正式开始,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设计想象也即将一步一步的成为现实。2022年的8月,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将建造完毕,投入使用。


唐林涛副教授的设计建立了一个科考船的全新“范式”,是一个“原型”,不但将智能型科考船的独特性外化,而且使其区别于其它传统的船舶类型,即在设计理念上力求创造一个全新的“物种”。传统的科学考察船在外观、形制、比例、空间关系等方面遵循功能性、可实现性与经济性原则,过于强调工程逻辑与工具属性,造成了外观的高度同质化。面对全新的“智能型”支持母船,需要以设计揭示它的本质属性。全新的“物种”需要全新的形象;全新的属性需要全新的表达。

智能不仅仅意味着高技术,同时也应该蕴含人文价值与生态伦理。该设计定位于一种具有未来感的、科幻世界中的“人工海洋生物”,其整体形象介于“人造物”与“海洋生物”之间,是一种神秘的、具有智能的全新“物种”。唐林涛副教授说:“它不是一部冰冷的机器,也不是一只更大的鲸鱼。这一形象体现了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全新生态伦理关系:在传统观念下,海洋是可以利用、获取的资源,科考船是实现这一理性目的的工具,设计遵循的是现代主义以来的‘工业美学’;然而,在生态主义观念下,我们人类不仅仅与海洋共生,更是一个整体,科考船则是人类探究海洋的‘柔软有机体’,设计遵循‘生态美学’,呈现的是未来的、科幻的‘人工海洋生物’。”


“有机形态”与“科技光辉”是该方案的整体性设计语言,这一包含了理念与意像的形式语言也被应用于外观细节详设与内部舱室的空间叙事上。整体设计方案从“理念”出发,经由“意像”建立了“设计语言”,最终实现了“全新人工海洋生物体”的赋形。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作为我国船舶产业创新设计的最新案例,其前瞻性与示范性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