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中国造船业复苏乏力逆势求进

   2015-09-09 航运交易公报船海装备网6220
核心提示:  当前中国船舶市场产能、运力双过剩的局面仍然持续。整体而言,船舶市场量价齐跌;海工市场明显萎缩。  上半年,受全球航运

  当前中国船舶市场产能、运力“双过剩”的局面仍然持续。整体而言,船舶市场量价齐跌;海工市场明显萎缩。
上半年,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油价持续下跌影响,中国新接船舶订单同比大幅下降超七成,海工市场明显萎缩。伴随新接订单量的骤降,中国船企进入破产潮。
《2015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1853万DWT,同比增长6.3%;承接新船订单1119万DWT,同比下降72.6%。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807亿DWT,同比下降9.2%,相较去年年底下降7.6%。
此外,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暴跌,船东对此前订造节能环保型船舶接船积极性不高,散货船改单现象频繁发生,修改船舶合同、延迟交船甚至撤单的风险逐渐加大,交船难成为今年中国船舶工业的突出问题。上半年造船完工量仅完成全年计划的43%,预计今年按计划完成交船任务困难重重。
中国主要上市船企中,除中国船舶(600150.SH)、振华重工(600320.SH)、中集集团(000039.SZ)、上海佳豪(300008.SZ)外,其他船企业绩均下滑明显,其中中国重工(601989.SH)、中海油服(601808.SH;02883.HK)净利润同比减少近80%(见图)。
复苏乏力,业绩下滑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445家实现营业收入3767.7亿元,同比增长5%。然而,盈利能力并未提高,实现利润总额106.5亿元,同比下降18.4%。从上市船企业绩来看,民营船企堪忧,国营船企面临大考验。困境谋变,中国造船业洗牌在即。
南北船重整谋转型
中国船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2.41亿元,同比微增3.02%;实现净利润1.72亿元,同比上升43.4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3亿元。其中,船舶造修营业收入87.20亿元,毛利率7.59%,同比减少1.48个百分点;海洋工程营业收入22.37亿元,毛利率0.96%,同比减少3.33个百分点;动力装备营业收入29.23亿元,毛利率8.10%,同比增长0.85%;机电设备营业收入6.29亿元,毛利率-9.09%,同比减少21.64%。
中国船舶上半年完工交付船舶28艘、294.67万DWT,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36.75%;完成修船144艘、产值 5.84 亿元,产值完成年计划的48.68%;柴油机完工122台、256.85万马力,功率数完成年计划的45.30%;实现机电设备产值6.28亿元。
原广船国际(600685.SH;00317.HK)上半年完成收购黄埔文冲100%股权,注入核心军工资产,实现军船、军辅船、民船及海工业务的整体优化和全面发展。随着重组完成,广船国际也更名为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防务)。
整合伊始,协同效应尚未体现。上半年,中船防务实现营业收入108.10亿元,同比增长28.63%;实现净利润-5.2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89亿元。主营业务方面,由于产能提升、在建船同比增加,造船、海工产品收入100.65亿元,同比增长29.94%,毛利率2.45%,同比减少14.82个百分点;修船收入0.66亿元,同比减少3.74%,毛利率3.68%,同比大幅减少162.93个百分点。非船业务方面,钢结构工程累计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107.95%;机电产品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减少18.54%。上半年中船防务完工交付船舶23艘。其中,海工业务完成9万吨半潜船1艘;极地甲板运输船2艘。
与中国船舶相比,中国重工业绩甚是惨淡。上半年,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273.95亿元,同比增长7.74%;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5.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6734万元,同比暴跌105.22%。
中国重工于2012-2014年间承接的低价订单合同陆续完工交付,但原材料、人工等刚性成本有所上升,严重挤压毛利率空间。上半年,中国重工毛利率仅为6.15%,同比下降5.75%。细分板块来看,各板块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中舰船制造及修理改装板块下滑幅度最为明显,降幅达9.17%。
此外,船东推迟接船、修改合同订单,造成船企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节奏打乱,变相增加了产品成本。船舶手持订单减少,产能利用不饱满,开工率不足,致使不能完全有效分摊期间费用,其中舰船制造及修理改装、舰船装备和海洋经济产业3个细分板块营业成本同比分别增长14.28%、34.9%和25.81%。
中国重工上半年完成船舶修理及改装78艘,同比减少27.78%;完工船舶20艘、262.5 万DWT。船舰装备方面完工表现良好,整体增长明显。上半年,中国重工仅完工交付海洋工程平台1座,海洋工程船2艘。在传统造船业务低迷之际,作为中国最大上市船企,中国重工军工产业比重不断增长,同时,在高端造船产业领域也持续发力,陆续完成1.4万TEU型和1.8万TEU型船制造,大型LNG船技术也有所突破。
民营船企洗牌加剧
行业不景气下,民营船企首当其冲,陷入深寒。熔盛重工已剥离造船资产更名为中国华荣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并正式谢幕。
*ST舜船(002608.SZ)因最大债务人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破产,风雨飘摇,被实行破产保护。祸不单行的是其自去年开始生效的主要订单悉数被取消,订单总额超过60亿元,目前近10家金融机构对其进行诉前资产保全,涉及资产12亿元。上半年,*ST舜船实现营业收入10.27 亿元,同比减少51.25%;净利润为-3.66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973.12%。
主营船舶设计的民营船企——上海佳豪得益于天然气收入填充,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7亿元,同比增长160.41%;净利润2077万元,同比增长3.96%。
在造船行业依旧过剩,海工受挫的背景下,造船设备行业有所承压。上半年,亚星锚链(601890.SH)、*ST钢构(600072.SH)净利润同比均有回落。其中,亚星锚链实现营业收入8.09亿元,净利润5054万元;*ST钢构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净利润为-2907万元。
从半年报数据不难看出,中国船舶工业形势并不乐观,在行业低迷情况下,船企转型趋势明显。然而,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和油轮订单上,韩国船企具有技术优势;在散货船订单上,日本船企借日元贬值机遇抢夺订单。面对日韩企业的强势竞争,中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依旧任重道远。
接单困难,订单锐减
国际造船市场持续萎缩,散货船成交量大幅下降,然中国船舶工业以承接散货船为主。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新接订单量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6%,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份额首次下降。接单难已成为当前中国船企遇到的最大挑战,未来一些船企可能面临无船可造的局面。
上半年,中国船舶承接新船订单9艘、98.24万DWT,承接柴油机134台、292.17万马力,承接机电设备合同金额5.51亿元,海工业务因国际油价下跌影响,无新订单承接。 截至6月底,累计手持造船订单139艘、1774.49万DWT,累计手持修船合同金额2.32亿元;累计手持柴油机订单390台、908 万马力;累计手持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10座。
中国重工上半年新接船舶订单39艘、318.4万DWT;新接各式海洋工程船15艘、海洋工程平台2座、重型浮船坞1座。截至6月底,中国重工累计手持船舶订单155 艘、1684.7万DWT。海工业务方面,手持海洋工程装备及海洋执法船订单共计73座(艘)。
对于船舶工业而言,融资难是面临的最大困难。今年以来,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依然未能得到根本改善,不少船企现金流出现紧张局面,致使批量订单丢失。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接单量锐减,但中国骨干船企加强技术创新,对“双高产品”批量承接。上半年,中国船企批量承接万箱船、超大型油轮(VLCC)、7800车位汽车滚装船,液化天然气动力客滚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新船订单修载比达到0.369。以中国重工为例,分别与中远、中海、招商局等企业批量签订31.9万吨VLCC、7.2万吨成品油轮等大单,还首次签订11.3万吨新型环保节能型成品油轮以及1.3万吨沥青船的建造合同,弥补了中国重工在该领域的空白。
上半年,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船市场大幅下滑,全球新船成交3694万DWT,同比下降54.3%。中国骨干船企在逆境中求生,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上半年完工量占全国比重为57.5%,较去年年底提高6.9%;新承接船舶订单占全国比重为75.4%,较去年年底提高近20%。
存货方面依然高企,根据半年报数据,截至6月底,3家国有船企去年存货合计655.55亿元,其所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金达27.5亿元。其中,中国重工存货高达407.02亿元,年初为430.14亿元;存货跌价准备金仅为4.09亿元,相较年初的4.71亿元有所减少。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上半年存货继续增长,分别为150.6亿元和97.93亿元;存货跌价准备金分别达到17.03亿元和6.38亿元。


油价暴跌,海工萧条
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低位震荡,海工装备制造和营运市场延续低迷态势,全球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46.8亿美元,同比下降81.8%。中国海工企业在前两年高油价时承接的订单,不少为船东无租约订单,弃单风险较大,尤其是将于今明两年交付的在建项目。
此外,由于海工项目首付款比例较低,海工船企不断面对船东修改设计、主要设备采购拖期、延期接受装备和撤单等行为,在生产技术准备、资源调配、建造效率、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普遍承压。受此影响,上半年中国上市海工企业经营临近冰点。
中海油服上半年相关业务服务价格和作业量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业绩表现不佳,实现营业收入123.5亿元,同比减少24.1%;实现净利润8.95亿元,同比减少79.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8.15亿元;毛利率为23.9%,同比下降11.9%。
其中,钻井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6.6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7.61亿元减少23.9%;油田技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3.91亿元,同比减少23.9%;船舶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5.18亿元,同比减少14.2%;物探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7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3%。
截至6月底,中海油服共运营管理44座钻井平台,包括33座自升式钻井平台、1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其中,29座正在作业;15座目前处于闲置待命状态。与此同时,钻井平台的作业天数、使用率以及平均日收入同比均有所下降。上半年,中海油服钻井平台作业天数为6245天,同比减少348天;平台使用率受待命天数增加影响,同比下降11.0%至80.0%;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平均日收入同比分别减少16.3%和5.3%至10.3万美元/日和30.4万美元/日。外租船舶共运营7726天,同比减少749天;自有工作船船队使用率为90.5%,同比下降2.5%。
海油工程(600583.SH)上半年整体工作量出现一定幅度下降,其中海上安装营运船天数同比下降31%,实现营业收入69.35亿元,同比减少29.16%,实现净利润15.56亿元,同比减少10.12%。其中,海洋工程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29亿元,同比减少38.01%;毛利率为33.30%,同比增加5.58个百分点;存货达18.96亿元,较年初的11.08亿元增加7.88亿元。
中集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6.37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净利润15.18亿元,同比增长46.68%。然而,海工业务并不景气,上半年海上钻井平台新订单同比出现大幅下滑,半潜式钻井平台没有新订单成交,自升式钻井平台仅成交3座订单,同比下降约九成。其中,海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0.43亿元,同比减少10.99%;实现净利润1865万元,同比下降62.28%。
振华重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3.24亿元,同比减少8.17%;实现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90.27%。新签合同额18.55亿美元,同比下降20.69%。其中,港机产品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签订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等多个重要项目;新签合同额13.94亿美元,同比增长28.96%,其中海工/钢构产品新签合同额4.61亿美元,同比下降63.35%(见表)。
在油价持续暴跌的背景下,海工装备新订单锐减,在建海工项目违约、弃单风险明显加大,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下行态势明显,各类海工装备利用率普遍下降。中国海工企业承接的海工装备订单普遍存在价格较低、首付款比率低、部分订单船东无租约等问题。据统计,今年全球将有7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交付,其中中国船企将交付42座,然而目前仅有6座获得租约。
当前,国际造船市场深度调整,行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船舶工业亦如履薄冰。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在扩内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政策支持。《中国制造2025》纲领性文件的发布和《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初稿的完成,给中国船舶工业带来了一丝暖意,但该行业新一轮的洗牌不可避免。


 
标签: 造船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