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新能源动力技术及市场发展展望论坛
9月18日,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主办,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沪东中华代表处与沪东中华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承办的“船舶新能源动力技术及市场发展展望论坛”在公司顺利召开。
论坛由沪东中华科协主席、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金燕子主持,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牛松、中船动力集团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船用发动机总体开发专家王璞、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陈润和沪东中华电气首席专家黄冠皓等相关专家参加。
当前,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浪潮势不可挡。国际海事组织(IMO)MEPC80会议对航运业明确了严苛的碳减排目标,“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2030年碳排放总量降低20-30%,2040年降低70-80%,为航运业划定了清晰的绿色发展时间表。从绿色甲醇到氨燃料、氢燃料,从双燃料动力装置到燃料电池技术,船舶新能源动力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突破。
本次论坛针对船舶新能源动力技术发展方向,为与会者提供全面的技术与市场洞察,邀请到四位横跨“政策规范、产业实践、学术研究、应用落地”的业内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牛松作了题为《CCS替代燃料规范指南介绍》的主题报告,为当下市场主流的甲醇燃料和氨燃料,解读最新规范要求。
王璞作了题为《绿色智能双燃料低速机助力航运业碳中和路程》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双燃料主机的需求背景以及CMD双燃料主机的研制情况以及双燃料低速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实践。
陈润作了题为《基于航运碳中和船舶双燃料动力技术研究动态》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学术界在双燃料动力领域的最新突破与未来方向。
黄冠皓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船舶应用展望》为题,从造船企业的实践角度,详细介绍了新兴船舶能源动力技术-船用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特性以及国内外应用发展情况,当前船用SOFC燃料电池技术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行性解决方案。
船舶新能源动力技术的最新成果凝聚了行业对低碳转型的共同思考。从政策标准的完善到技术装备的突破,从基础研究的深耕到实际应用的探索,每一个环节都在推动航运业稳步迈向“碳中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