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中集集团副总裁于亚:中国装备如何拉动中国制造?

   2015-12-25 船海装备网5690
核心提示:  2015年12月19日,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制造业创新论坛在深圳举办。中集集团副总裁于亚,在
中集集团副总裁于亚
  2015年12月19日,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制造业创新论坛”在深圳举办。中集集团副总裁于亚,在对话“新形势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变革”环节中发表主题演讲。
  于亚表示,从核电、从高铁、从航天、从大飞机可以看到,中国开始以重大装备来集成全球的制造能力,来进行全球的资源和能力配置。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更多要用系统的观点,关注其中关键设备的比例和进步速度,同时更要关注我们能不能跨越实现和国际上对接,只有对接了我们才有突破和创新的机会。
  如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分享一下中集作为一个装备制造业的心得。
  中集是33年前成立于深圳蛇口,我们在那里生产了中国的第一只集装箱,从那里就开始了中国海洋装备前进的路程。今天中集的产业已经有几个大的板块,其中2/3还是涉海,这里面包括海上运输、海上集装箱依然是我们的主业,以及大家所关心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这样一些海洋产业它其实历经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的变革,我们从集装箱开始,到海上的运输以及到今天的钻井平台,实际上也是从一个缩影,看到了中国的装备业的进程。
  为什么中国能接深水平台这一高端装备?
  我是分管中集的海洋工程业务,海洋装备大家比较清楚最知名的是981,大家知道在南海开始了第一钻,它由此产生了或者由此打开了南海开发的大门。
  但在这同时,中集也在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这个产业上做了自己的努力。十年前,我们接了中国第一只深水平台的定单,当时不只是一座平台,我们同时接了六座。
  这六座平台为什么这个时候中国能接?
  第一,当时是海洋石油全球最景气的时候,海上石油平台急剧短缺。第二,海洋平台主要建造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船台全部填满。
  这个时候为什么中集能接?
  依据两个:一是当时我们把传统的搭载建造变成陆地建造,使效率理论上可以提升20%,我们认为没有重大的创新驱动、没有重大的创新基础就不可能在传统行业提高你的比较优势。
  二是每个定单在第一次进入中国国门的时候都会有问题,中国能不能造深水平台?中集能不能造深水平台?一个巨大的挑战放在面前,就看你敢不敢接受这样的挑战。
  这个挑战是非常残酷的:
  第一、从整个规格、标准和要求极其苛刻;第二、你有可能走向一条不归路,如果失败,可能使中国在深海方面还会停滞几年。
  所以作为一个总装企业,今天讲中国制造、讲中国智慧的时候,其实我还要讲中国重大装备的突破对中国制造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
  高端装备的困境,不仅是一家企业,而是涉及一个个产业
  2005年接了第一批定单,一直到2010年,我们开始交付中国第一座深水平台,从那里开始到今天已经交付了十座。这个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路径。
  国家发改委到我们那去调研,说“于亚你有什么困难,你企业要有困难给你解决。”我说“我们今天遇到的困难不是企业的困难,是产业的困难,是我们开始在中国塑造一个深水钻井平台的产业”。
  在重大装备实现突破的时候,一个企业的突破往往就是一个产业的突破。从我们开始交付第一座平台一直到现在,国外对中国深水平台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就是中国也能造高质量的平台,因为我们的平台在挪威北海全球最恶劣的海上环境中连续六个月拿了月度冠军,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并且今年我们拿了挪威北海开发四十多年来第一座季度冠军。
  所以重大装备的突破,它会改变全球、改变行业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如今我们这样的努力也包括我们同仁的努力,也带来了国家对海洋装备从战略上、从规划上的不同看法和安排。
  十年前我们是属于造船行业,5年前国家讲造船工业和海洋工程,今天我们在讨论“中国制造2025”的时候,国家在2025的十大产业里面第四项是这么讲的: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所以我们想一个产业的突破其实根本可以改变你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也会改变你对国家创新和国家产业发展的影响。
  挑战也是机遇,高端装备拼的是国家核心竞争力
  今天在低油价的情况下,海洋装备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实这种挑战你会看到,全球性的低油价,构成的是全球挑战,不只是对中国的挑战。
  在这样的挑战面前,你也会看到:第一、全球都希望更高效、更高质量的石油装备和解决方案;第二、希望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企业能够在更大领域的开发获得更大的解决方案,并且获得成功。在这样的挑战和趋势面前,我们会看到中国不仅仅是压力而是机会。
  这样的机会构成两个调整:一是构成中国海洋石油装备向着高效率、经济性加速调整,在这个领域里形成自己新的比较优势;二是无外乎国力的调整,因为我们中国的制造优势出来了,中国的创新优势出来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出来了,使我们对比欧洲、对比新加坡、对比韩国有了国家的比较优势,也形成了国力的转移。
  所以从每个大的装备上它的进入时间是很有意思的,往往在一个剧烈振荡中会产生大的装备。
  自主设计,国际配套,国际市场
  今天上午主持人提到C919,其实我们在为它高兴,作为海洋装备行业为它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它综合起来是三句话:自主设计、国际配套、国际市场。实际这是我们现在在重大装备突破的一个科学的描述。
  我们过去在中国制造的角度往往会看到这个主机、这个轴承、这个液压、这个传动会如何。没错,从单体设备角度我们要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它代表了我们制造业的高度和难度。
  但是大家要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是总体的角度、从工程的角度、从系统的角度,那首先考虑你能不能满足市场最苛刻的条件和标准,能够形成你的定单,能够形成你的项目,只有你的重大装备项目形成,才有可能使我们若干的制造企业有机会生产最好的轴承、最好的液压、最好的阀门。
  这是一个生态环境。在过去我们往往加入到全球的集成过程中,而我们的角色是被集成。
  其实从核电、从高铁、从航天、从大飞机可以看到,中国开始以重大装备来集成全球的制造能力,来进行全球的资源和能力配置。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制造意义很大。
  中国装备核心能力在自主设计和集成
  第二,中国装备如何拉动中国制造。先从装备讲,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你的核心能力在自主设计和集成。没有自主设计,没有对规范标准的理解,你就没有办法整合控制大的系统。
  以深水平台来讲,我们的子系统超过一千个,光是电缆的条码20多万个,再加上我们前期要满足若干部规范,并且规范的里面是叠加的一层层规范其实就是刚才杨总所讲的大数据。如果你在工程的创新的研发不是在实验室研发,而是你对一线经验、一线标准的深刻理解,这是你的核心要素。作为总装企业,设计不突破,你没有办法最后总体把握,达到最终的交付要求。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集成,像我们深水平台材料设备三万多种,但关键是要在二十多个月的时间内把这些吹响集结号,全部按设备的规格、规范集结起来,使得系统贯通。说来简单,所有的事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时候它就是天大的数据和天大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的系统集成管理能力就成了我们的核心能力。
  有的时候我们跟专家讨论的时候也在讲你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的确是为一个普通的工程师我一下子还很难讲,但是难就难在若干个大数据集成企业你如何把它很好地采集、处理、管理起来。
  举个例子,我们深水平台一个平台的文件打成A4纸有多高呢?150米,还不算图纸。每个配件、每个设备后面不仅是各种合格证书,还在于你对各个规范的满足,非常复杂的文件系统。
  我们的前半段时间在造平台,后半段时间我们在造文件,所以非常大的文件系统,没有这样的文件系统、没有这样的文件数据管理系统,平台第一造不出来,第二交不出去,第三将来使用不了。所以作为总装企业它的能力是两条。
  中国制造有着良好的基础
  作为配套企业,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拼命拉动国产配套的时候,我感觉中国有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中国制造的基础。中国有很好的中国制造,但中国企业没有太多的管理中国制造的经验,我们没有太多经验去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后来我们请教英国公司、挪威公司,然后按我们的方法管,从头管到尾,为什么?这个里面不再仅仅是两头,而是从头管到尾,这样是我们跟配套企业共同提升的过程。
  也蛮幸运的,有些配套企业在我们的合作下他现在也成了配套的全球明星企业,已经进入到全球的前三名。
  其实总装企业和配套企业的合作过程和拉动过程也是配套企业同步进行到主流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有意义。其实中国在配套方面的潜能远远没有发挥,如果有一天配套企业真正发挥工匠精神,真正能发现精益求精的中国制造的精神,我想我们在深水平台方面,包括在重大装备上在国际上取得更强的竞争力,我觉得机会非常大。
  中国制造需要大数据
  再回到杨总讲的智能智慧和大数据的问题。我们的体会越是高端制造业,从一个角度来讲,它通过大数据来提升的机会越大,也许在判断你属于不属于高端制造业的时候也看你的数据量,没有足够数据量的产业可能还不够高或者不够难。
  我们的数据从海洋钻井平台至少三个大的数据,第一是前面的研发设计,这是以标准、规范、海况以及用户习惯包括你的设备满足条件和工艺条件所决定的。前面那些数据不充足,包括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在里面,没有这样的情况你就没办法做总体设计,何来研发?第二就是你的这些设备、材料、工艺、工装所有数据的输入取得最好的组合,再到后就是你的使用数据、你的远程监控,然后作业过程中的数据反馈,这些都成为你再次优化的基础,这是个循环。
  所以,将来我们的产业我觉得希望很大、机会很大,为什么?因为在单一点上的提升,刚才像杨总讲的我们智能制造机会很大,但更大的是我们的大的系统界面太多,系统如果管理起来系统成本会极大降低,这是我们产业的优势。
  其二,现在的确核心装备还在国外,配套越来越多的被中国企业所支持,随着越来越多的核心装备的国产化,也随着跨国公司的本地化,使我们整个配套半径、配套效率会有更大的提升,使我们整体竞争性会更强。
  在座都是深圳或者全国在制造业方面的领军企业或经营企业,我希望大家关注像海洋装备、海洋平台这样一些重大装备的突破,我们一起突破。
  另外,我也想介绍一下我们的平台,还是蛮让人骄傲的,我们在挪威北海有三座钻井平台作业,在巴西有四座平台,在西非有一座平台,然后我们现在还有其他的平台包括在里海、中东都有平台在作业。我们一座平台的单价是6-7亿美金。
其实在这样重大装备上的突破,挺长国人志气的,这个行业挺让人骄傲的。谢谢大家! 
 
标签: 中集集团 于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