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与毫米打交道造超大油轮首创建造法全国无人能及

   2016-05-20 船海装备网3260
核心提示:  新船下海,破开海面,翻涌起阵阵浪花,每当此时,王鹏心中总会莫名激动。从拼接一张张钢板到300米长的船体对接,23个春秋寒

  新船下海,破开海面,翻涌起阵阵浪花,每当此时,王鹏心中总会莫名激动。从拼接一张张钢板到300米长的船体对接,23个春秋寒暑,王鹏造出100多艘巨轮,他开创的超大型油轮大段合拢对接建造法,全国同行至今仍难望其项背。
  一个失误会毁掉一艘船
  “他做的每一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士兵突击》
  毫米是王鹏接触最多的长度单位,在他看来几毫米的失误可能毁掉一艘船,所以不敢有丝毫懈怠,这种对工作的敬畏从1993年进厂伴随他至今。
  “刚进厂就特别震撼,站在船边,人显得特别微小。”一种敬畏感在这个技校毕业的中专生心中油然而生。可工作不久,王鹏就觉得上班头疼。呆在空荡荡的船身里面,看不到太阳,天天扛着工具,在30多米高的作业面爬上爬下,又累又难受。“干技术就得像个男人,技术不行在这儿就抬不起头。”师傅李本英的话砸在王鹏心坎里,他就怕人说不行。“技术不熟练,我没事就练,用最快时间做好。遇到什么问题,非要琢磨清楚了,人家一问咱都能说明白。”从板材找线到复杂区域定位,王鹏的本事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技术骨干,也迎来他工作中最大的一次挑战。
  两栋百余米长、10层高的大厦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在常人看来几无可能,而2009年,王鹏就接下了这样的任务:60米宽、30米高、120米和200米长的船首艉两段,在船坞内完成对接。这项创新项目被列为“大连市技术工人科技创新试点工程”的研究课题之一。
  这项任务到底有多难?光听描述就让人感到棘手:传统造船工序是在陆地上从船尾到船头一段段焊接而成,然后再下水。而新课题要求,船头、船尾同时在陆地施工,最终在船坞内下水完成整体合拢对接。在水上船有轻微晃动,还要考虑巨大的合拢口对位、焊接,工艺板施工等等复杂因素。“当时我心里也没底,全国都没人敢做。上百米长的船身整体对接,稍有差池就毁了,责任重大。”王鹏又怕别人觉得不行,硬接下了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反复推演和摸索,改变测量点和距离,王鹏首创超大型油轮大段合拢建造法,将科研成果变为现实。新工艺的出现大大缩短造船周期,使得大船集团在该领域更新换代成为可能,根据国外权威机构统计,大船集团超大型油轮建造已达全球vlcc船队的10%。
  为5毫米讲了半天道理
  “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就会有问题。”——《士兵突击》
  “师傅很少红脸,啥事都爱讲道理。”就在不久前,徒弟曲亮加曾领教过一次。当时曲亮加负责一艘船核心区域的找线工作,验收时王鹏发现了问题。“一个最重要的定位点误差高了些,师傅就觉得不行。”曲亮加说,其实误差只有5毫米,而且在设计范围内,只不过没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按照王鹏说的做,起码要增加两个小时的工作量和几道工序。
  为了这5毫米,王鹏给曲亮加讲了半天,虽然在许可范围内,但这点误差将会影响船只性能,坚持让他把误差降到最低。“师傅说话逻辑性特别强,一下就抓到关键,让他这么一说,我马上知道做得不对。”曲亮加老老实实地按照王鹏的要求重新找线。
  这种严苛的态度不仅仅是王鹏对徒弟们的要求,他自己也是如此。徒弟李福江告诉记者,每当在大船合拢时,王鹏一般会在现场坚守两天一夜,其间只睡两三个小时。而且无论干啥活儿,师傅总是挑最累最难的。比如给船身水线找线,需要人一直仰着头干活,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脖子受不了,王鹏总是抢着干。
  如今,王鹏已带出了5个徒弟,他总想把自己的技艺倾囊相授,可又不愿把徒弟们留在露天船坞。“露天作业实在太苦。”王鹏说,香炉礁海边,冬天海风彻骨,船体钢板的寒气顺着脚跟向上蹿,穿着棉鞋和两层毡袜,脚都发麻。夏天烈日暴晒,钢板温度最高可到60℃,站在上面干活酷热难耐。
  “要是真有好去处,希望他们走,之前也走过,不用风吹雨淋,我没啥失望的。”王鹏的话没有半点犹豫,可谈起岗位,他又迟疑了。“现在的年轻人没我们这代人积极,社会对工人岗位不认可,听说技校招生都不如以前了。”
  不敢松懈成就行业大拿
  “信念这玩意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士兵突击》
  李福江到现在还和一位外国船东保持联系,两年前他跟着师傅王鹏接手国际著名的达飞公司的订单,建造一艘集装箱船,当时他们改变传统用线锤垂直定位的方法,利用全站仪进行全方位测量。船东是罗马尼亚人,收船时他对工法有些疑问。王鹏解释一番后,这位船东向他们竖起大拇指。“那可是国际最著名的公司,他们都对我师傅非常认可。”李福江赞叹。
  妻子李艳却觉得老公不善言辞,净下笨工夫。“他每天吃完晚饭就坐在电脑前鼓捣,一弄就是半宿。”王鹏是船体二部找线班组长,已经干到技术顶峰,为啥还这么辛苦呢,他坦言不敢松懈,“每天都有新东西要学。”这十几年来几乎没在晚上11点半前睡过,早上6点准时出门上班。李艳能理解丈夫的勤奋,但有时也会闹情绪,比如在孩子教育上,父子俩只能早晚见上一面,缺少父亲的陪伴,儿子有些内向。
  在大船集团船体二部,王鹏是唯一一个具备板材找线和合拢定位的高级技师,在找线工这个领域,王鹏可以横跨7个部门,通晓到造船每个环节的划线工作,而他开创的建造法,在全国同行业中尚无人成功操作。
  王鹏
  ●1973年生人,毕业于大连船舶技术学校,1993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船坞二部船体车间找线班班长,船体装配工,高级技师。2010年大连市首届“工人技术创新奖”;2012年大连市“青年五四奖章”;2012-2014年度大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创新情况:“王鹏工法创新”首创分别建造船只的首艉半段然后再实行对接合拢的两大段对接建造法。改变待主船体成型后再下水的传统干法,创新超大型油轮两大段坞内对接合拢防变形、合拢口对位精确技术,三维全站仪软件应用,推行总段巨型化等多项技术创新点。
  船体装配工
  船体装配工的前身是铆工,随着造船工艺的日益精密和复杂,传统意义的铆工工序如今已不复存在。而王鹏的找线班组又是从船体装配细化出的一个工种,是造船行业不可缺少的一环,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种。
  建造一艘巨轮,每张钢板的尺寸都由船体找线工找线,要对船体进行全方位精度控制、每个分段尺寸精度控制、船体合拢精确定位,精确度要以毫米计算。如果精确度不够,船身会发生倾斜,甚至倾覆。而在海中,数百米长的巨轮出现几毫米结构偏差会导致偏离航线、曲线航行等问题。
 
标签: 大船重工 王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