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三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
abb电机与发电机

昔日船王重现!梁小雷轻资产回归海工船市场

   2025-07-21 船海装备网3640
核心提示:七年前负债70亿黯然离场,如今两艘新型海工船同步下水,这位浙江商人以全新商业模式重返造船业舞台。2025年7月,中国两家船厂同

七年前负债70亿黯然离场,如今两艘新型海工船同步下水,这位浙江商人以全新商业模式重返造船业舞台。


2025年7月,中国两家船厂同时响起船舶下水的汽笛声。中集太平洋海工建造的SPP40 PSV S1095和润邦海洋建造的SPP40 PSV N1053两艘平台供应船在这一天同步入水。



站在仪式现场的梁小雷坦言“受宠若惊”,这位昔日“船王”七年前背负近70亿元债务破产离场,如今以全新身份重返海事领域。“SPEC作为新成立的企业,过去18个月来能获得各界如此大力支持,确实出乎我的预料。”他在向来宾致辞时如是说。


01、传奇沉浮:从节日灯出口商到“船王”


梁小雷的商业版图始于1995年浙江台州。他与父亲共同创立临海春和工艺有限公司,从节日灯出口起步,逐步发展成轻工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位精通六七国语言的浙商天生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在上海船舶展上与多国客户谈笑风生。


2003年成为梁小雷事业的重要转折点。面对江扬船舶重组机遇,他果断联手法国波邦集团,斥资1.39亿元收购滨江船厂,成功跨界进入造船业。


随后的资本运作令人眼花缭乱:梁小雷先后将浙江造船厂、扬州船厂收入麾下,组建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春和集团迅速崛起为拥有三大核心船厂、员工规模突破2.5万人的造船业巨擘。


2007年,大洋造船在中国船舶工业排名第9,世界第41位,产值从2004年的3.2亿元飙升至2006年的17亿元。浙江造船厂一度成为全球最大海工支援船制造商。


2012年,春和集团达到巅峰时期,总资产高达213亿元,年营收135亿元。梁小雷的名字与“船王”称号牢牢绑定,成为中国民营造船业的标杆人物。


02、帝国崩塌:70亿债务的惨痛教训


春和集团的辉煌如流星般短暂。2012年,集团净利润骤降至2678万元;2015年巨亏32亿元。


2016年,旗下三大主力船厂——南通太平洋海工、浙江造船厂和大洋造船相继因债务危机破产重整。梁小雷从“船王”沦为背负近70亿元债务的“负翁”,名下四合院甚至被拍卖还债。


表面看,春和的失败源于全球经济下行、航运业产能过剩和银行抽贷压贷。但剥开表象,真正的“冰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崩坏。


梁小雷将企业视为战略棋局,专注于订单、融资和国际化布局,却将日常管理全盘授权给下属。这种“甩手掌柜”式的粗放管理,导致春和漏洞百出:冗员泛滥,奢靡之风盛行,规章制度仅两页纸。


造船业动辄涉及百亿融资,而春和缺乏过硬财务团队,梁小雷又极少过问财务细节,导致资金漏洞频发。一位业内人士比喻:“春和像一辆没装安全气囊的汽车,在高速上狂飙,跑得越快,摔得越惨。”


03、低调复出:轻资产模式重塑自我


2025年3月,上海TradeWinds船东论坛上,梁小雷的身影重新出现在聚光灯下。他不再以船厂经营者身份回归,而是转型为海工船舶的权益投资人和第三方服务商。



他通过旗下企业Sinopacific Engineering&Contracting Co.(SPEC)持有8艘在建海工支持船的少数股权,这批船舶由国银金租下单订造。中集太平洋海工和润邦海洋各自承接了4艘4000载重吨PSV的建造订单。


梁小雷在新加坡设SPEC总部,负责亚洲和中东市场;在巴黎设办事处,辐射欧洲和非洲;在上海组建超40人团队,专注船舶设计与建造。这种布局既发挥了他的国际化优势,又避免了重资产运营风险。


国银金租船舶事业部总经理陈洪对这次合作寄予厚望:“海工船舶租赁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领域。SPEC团队在海工和造船领域拥有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


04、环保新船:可更换电池系统的技术突破


2025年7月下水的两艘PSV代表了梁小雷新事业的技术方向。SPP40型平台供应船作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一代环保型PSV,在设计和技术应用上独具优势。


这些船舶总长81.75米、型宽17.4米、型深7.8米,最大吃水6.3米,载重吨4000吨。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配备了DP2动力定位系统及可更换集装箱式动力电池系统。


SPEC总经理翁徽赣表示:“首艘SPP40型海工船下水标志着公司业务发展的新起点,公司将持续以合作共赢理念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


梁小雷团队还计划开发更大型OSV及带锚拖船供应船(AHTS),瞄准非洲、中东油气开采市场复苏机遇。


05、争议与挑战:市场能否再信梁小雷?


梁小雷的回归引发行业热议。支持者认为他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是宝贵资本。“他抓住了市场窗口期,证明自己仍是那个嗅觉敏锐的战略家。”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


然而,质疑声同样强烈。春和的惨败历历在目,若梁小雷不能补齐管理短板,新事业恐难逃覆辙。“他需要证明自己不仅是战略家,更是管理者。”一位业内人士直言。


今天的航运业已非昨日旧貌。ESG、数字化、绿色燃料、地缘政治等一系列复杂变量,正在重构产业逻辑。SPEC不仅要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还需应对这些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


国银金租首次进军海工领域的战略选择,既是对梁小雷团队的信任票,也暗含风险。这家租赁巨头在散货船等传统商船领域表现出色,但海工船舶租赁对其而言是全新领域。


从零售超市起家,到建立庞大的造船帝国,再到70亿债务崩塌,如今梁小雷以轻资产模式回归。他不再拥有船厂,而是通过SPEC搭建起连接金融资本与造船技术的桥梁。


两艘配备可更换电池系统的环保型PSV下水,不仅标志着梁小雷个人事业的转折点,也折射出中国海工市场在绿色船舶技术推动下的复苏迹象。这位62岁的浙商能否在ESG与数字化浪潮中完成自我重塑,将是中国航运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